
孩子上K1了,作父母的,開始為他嘗試各種活動,以尋找他的興趣所在,及培養他的自信。其中一樣活動,就是參加了一個廣東話朗誦比賽。
起初,我們為他報了一個朗誦興趣班。但過了很短日子,他表現得不甚喜歡上這興趣班。
這個興趣班,是一星期一堂,每堂一小時的。而孩子的誦材,是一首只有四句,每句五個字的短詩。我們也好奇,不用廿秒就能讀一次的詩,用一小時來訓練,究竟是訓練甚麼呢?
最後,我們決定不再去這興趣班了,改為自行訓練。
我們怎樣訓練?當然是不甚正規的。廚房門口就是舞台了。然後,我們吃飽飯,或洗澡過後,就輕鬆練習兩三遍,每次都不超過五分鐘。動作呢,我們建議一點,然後孩子修改一點,便定出一套不太優美,卻是他喜歡的動作。
到比賽日了。當天約有十位同齡的參賽者,當中過半是互相認識的。我估計他們是來自同一個興趣班的,因為他們除了互相認識外,他們的誦材是一樣的,動作是相約的。他們大都咬字清晰,動作自然,表現淡定。
到孩子出場了,聲線還不錯,動作自然但不優美,上落台時更是半行半跳的。我看他的表現,跟平常的他,實在沒有太大分別,沒有超越他年紀的老練,只有一個K1男孩應該有的傻氣。孩子的傻氣,甚至逗得台下的家長們大笑呢。
結果呢,評判老師給了他一個冠軍!評語是:「表現投入,富感情,動作眼神配合,誦出詩意,活現童趣。」
我不是要說自己教得好,興趣班教得差,也不是否定興趣班的價值。實際上,孩子也正參加其他範疇的興趣班。
要說的是,現在的大環境,孩子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已是常態。但這些興趣班,有幾多是在培養孩子的真興趣?還是培訓孩子的技能,為著他們升學的資料檔豐富一點?
這大環境不易改變。但在我而言,起碼要為孩子頂著多餘的壓力,盡可能給他有愉快的童年,健康成長。大環境給孩子的壓力已經足夠大了,我們實在不應成為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