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credit: 自己,於捷克
考生們:
公開試又放榜,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勾起我五年前的痛。
我是末代會考生,沒有take two的權利。12年高考,成績未如理想,倔強的我在JUPAS仍想博一博,結果連本該能進的學系都不獲錄取。由自我期許很高,到跌倒修讀副學士,我掉進了人生低谷。說是人生低谷,可沒有誇張。那時我自我認同跌至冰點,與舊朋友斷絕聯絡,終日反省自己為何那麼失敗。為何如此?因為覺得有欠於家人、自己,也羞於面對支持我的朋友。
公開試失利帶來的衝擊,堪比自我認同的摧毀。在香港扭曲的教育制度下,成績是論斷才能唯一的公開指標,你的價值彷彿全押在一紙榜單上。身為大人和長輩的我們,可惜亦可恨地,沒有提供機會和渠道讓你們從別的角度肯定自己——你的舞藝精湛,歌聲出眾,畫功精細,工匠更巧奪天工;懂得關懷弱小,具正義感,善於化解衝突。愛能涵納百川,卻滿足不到別人的眼光。人心是面鏡子,我們都習慣從別人的眼睛看自己。其實,你的優點不被重視,是社會的錯。
大人呀,假如我們在放榜時安慰失利學生「不要看成績那麼重」,平日卻不停將精英主義、汰弱留強的叢林邏輯套在孩子身上,催谷他們死記硬背,只會令他們再次感到無所適從。這是偽善。
朋友們,我珍惜和欣賞你們每人的獨特性和優點。雖然無法憑個人之力扭轉病態風氣,但我願意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我如何渡過當時的挫折:
記得要有PLAN B。倔強如我,當時沒有PLAN B,到我要作出抉擇時,已經沒有選擇了。當然事後看來,也許是一個奇妙的機遇;然而,運氣不是必然。倒不如,從一開始擴闊選項,不單要看報讀的學校,也可以試想想自己未來想要怎樣的生活——很多工種都不必大學學位,技藝工匠更是講求實戰經驗。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也許成績最好的一成學生所走;假如我們把學位從自尊的層面,調整至生活方式和理想追求的層面,世界還有很多可能性。
找個新嗜好吧。我們都不敢面對舊生活,你或會感到被世界拋棄,自我放逐,但一個新鮮玩意,能夠使你重新認識自己。由此以來的新圈子,也可讓你拋下對舊世界的不安,又能放開自己的包袱,重新建立信心。那時候,我參加了學校的劍擊隊,在新環境下與一班完全不認識的隊友渡過許多個失落的夜晚,讓我毫無拘束地在他們面前,一如以往的歡快。你需要的,是感受和接觸完全不同的期許和支持。
朋友約你見面,盡量去吧。很矛盾,是嗎?一方面要避免舊生活,一方面又要與朋友見面。其實,在你失落時願意與你同在的,都是支持你、體恤你的好朋友。迴避舊有,也許是出於自卑、感到羞愧,或是單純不想面對,但假如舊朋友都能給你支持,從相處中重新建立自己,何嘗不是一樁美事?遇到能共憂患的好友,人生算得上圓滿。不要放棄這樣的追求。
公開試的挫敗非常痛苦,回過頭來,我能完整無缺的捱過低潮,也算是種歷練,使我更謙卑和沉實。有時候,以生命的風浪換來人格的琢磨,或會柳暗花明。明天是大日子,人生的分水嶺,你們無法迴避巨變,但我希望你們更堅強面對。有需要可私信我,只要能力所及的我也會盡力幫忙。祝願諸君一切順利,不再有人更社會的偏見和狹隘而感到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