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年幾變遷,人情世態論當前。
無懼江湖風波惡,常懷美意拼來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前曾經上過我課的同學仔,遠道回到香港,今天特地來找我談天。時光飛逝,原來已經25年不見了。喜見故人無恙,也知道她在新的家園感到稱心快意,那就更是不亦樂乎,不亦樂乎了。
我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此話一點不假。如果真的能在他鄉感受到一些在這裏已經慢慢消失,而又其實是應該得到珍惜和留戀的人情世態,那就把他鄉當故鄉又有何不可。但從另一方面看,在人生及成長中曾經留下過痕跡的鄉心舊情,我信仍然是很難輕言抹去的。同學仔在新的家園仍然關注香港發生的一切,記掛着香港的親人朋友,顯見這個故鄉仍然是有很多令人難以安心之處,有很多事物仍然是難以回頭不顧的。
這一點「他鄉與此地」、「此時與當時」的比較,往往很實在,以為單靠一句「家國情懷」或「愛國愛港」這一類只訴諸所謂「順理成章」的說法就可以把每一日實實在在來自生活的感受壓抑否定,正是政治威權其中最扭曲人性的一端。
與同學仔話舊的時候,我也想起了25年前那件事,原來已經是25年了。25年應該是很長一段歲月,25年應該還不至於足以把滄海變成桑田,但香港社會在軟件上的變化,卻是驚人的急速。變幻原是永恆,但變化的好與壞,也難免會作出判斷比較。我聯想起今天的大學生態,也聯想到今天的香港。
那段時間,我才初加入理工大學不多久,當時還是理工學院。我加入理工的第二年,便被委派負責社工課程的實習協調工作,要統籌200多位全日制文憑課程同學的實習安排。當年我只是新丁,但在工作上,仍然是不乏同事之間的支持及幫助的,團隊氣氛也相當不錯。我記得同學仔被編配到一個社區工作隊實習,服務對象是某一區的天台屋居民。有一次,居民進行社會行動爭取合理安置,去到當時的港督府門外示威,有示威者決定在港督府對開的馬路上靜坐,對往來交通便構成障礙了。我大致記得的情況是同學仔當時為了要表示支持及與示威者共進退,決定也一同坐下。最後被拘捕帶返警署,被落案,有可能會被起訴。
事件發生之後,當然就會驚動到部門及大學的高層了。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為這件事發言。我作為課程的實習統籌,與部門的實習統籌及系主任開了幾次緊急會議。當時整體的態度也十分一致,就是要想方法協助同學,避免同學仔被起訴,不能因為一個實習及一個實習過程中的決定,令同學仔的前途及專業發展蒙上陰影。而且一旦被刑事定罪,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同學仔在理工的學籍。當這個方向定了下來,我要做的事便是與部門的實習統籌去找理工學院的學生事務主任尋求幫助,也驚動了學院的副校長。他們當然也有很多問題會問,要我作出多方面的澄清。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基本態度還是要幫助學生的。那段時間,也與同學仔見了好幾次面,主要是要搞清楚一些具體的事實,也要留意同學仔的情緒有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後來幾經週折,向不同的人作了一些交代及遊說,最後便去到一個法律顧問那裏,代表學院為同學仔寫了兩封信,我記得一封是發給警務署署長,另一封是發給律政司,要求考慮到同學仔的情況及處境,豁免作出起訴。
等待最後決定下來的一兩個星期彷彿很漫長。我也不知道當時政府是不是也會以一個較為寬厚的態度來面對年輕人。但總之最後是撤銷了起訴,同學仔也可以繼續她的學業。我當時只是一個跑腿,協助玉成其事的還有很多人,而且有很多重要的決定都不是我能作主的。
我今天想到這件事的時候在聯想,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今天,政府會如何處理?大學高層又會如何處理?
我聯想起早一陣子大學民主牆的事件;今天我經過大學民主牆時,我知道有攝錄機在監控着;我又聯想到今天的港人治港特區政府對參與示威活動的年輕人窮追猛打;我知道有大學正在草擬不許妄議大學的校規;我又記得某大學的校委會主席會報警拘捕學生,後來更上庭指證學生。
25年真的變化很大。當年我要幾次約見同學仔,除了是要處理相關工作之外,還是要為同學仔提供任何有可能需要的情緒支援和協助。我還記得同學仔一直都很cool很冷靜。到了今天,竟然倒轉過來了,變成是同學仔因應我的被控誹謗官司對我表示支持和關懷了。哈哈,世界真的會輪流轉,唔好唔信!
當年,部門及大學的上下似乎都十分願意去幫助同學仔。今天,有好幾個人,包括律師及記者朋友,都曾經問過我同一個問題:「這次被思歪控告,大學的高層有沒有乘機找你麻煩?」點解沒有人問我:「這次被思歪控告,大學為你提供了甚麼支援?」
各位大佬,唔好又難為我啦!你想我講乜?我只能答:「乜事都冇發生過」。喂,都成25年啦,世界真係變咗好多啦!
令人唏噓之處,不在我會提供一個怎樣的答案,而在於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這樣的問題。有些事物,有一些驟看似是很不實在的所謂價值或精神,不要說是整個社會,就連應該代表着社會的道德價值與精神的大學都是一樣,逝去了就是逝去了。能夠挽回嗎?懷緬還有意義嗎?
我自己認為還是有意義的,起碼可以讓我們知道其實還有其他更好、更值得追求的選擇。應當相信,無論今天是如何沉重,明天仍然是充滿可能性的。對美好一點的選擇有所懷緬與追求,只要一天還在你我的心,我就相信仍然會有希望。
感謝同學仔今天到訪,感謝今日請我食飯。
希望同學仔生活愉快。幾時回來香港,一定要再找我談天說地論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