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恩浩
近年,副學士課程屢屢為人詬病,很多副學士畢業生表示前路茫茫,皆因副學士課程本身工作性質較弱,而且認受性低,以至僱主們往往視副學士畢業生與中學畢業生無異。筆者作為副學士二年級生,即將畢業面對個人前途問題,深深感受到副學士進退兩難的無奈處境。最近,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推出檢討報告《並行發展 促進多元》(下稱「報告」)並作出多項建議以務求改善專上教育問題。然而,報告卻未有處理副學士的前景問題,實在令一眾副學士學生失望。
只「重振」高級文憑 漠視副學士問題
報告指出「副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資歷需要更加明確區分定位」,以及「在未來應強支援措施以重振高級文憑教育 」。副學士過往一直定位為讓學生準備升讀學位課程,而高級文憑則定位為具職業導向地讓學生準備投身相關行業及專業的輔助專業工作。而當報告建議「重振」高級文憑以滿足多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時,副學士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顯得更被削弱。先前2018年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諮詢文件更建議「副學士資歷可用作獨立資歷,以投身毋須專門技能的初階職位」,可見如副學士學生無法升讀銜接學位時,他們的競爭力根本如中學畢業生無異。
然而,副學士畢業生仍然缺乏足夠的升學機會。以2016/17年度計算,全港約有8,500名副學士學生畢業,而資助銜接學位學額卻只有約4,800個,不足以讓定位為準備升讀學位課程的副學士就讀。同時高級文憑學生亦會加入資助銜接學位競爭行列,令競爭更為激烈,以2016/17年度計算,全港約有7,500名高級文憑學生選擇繼續升學而非全職工作,最終引至最少16,000名副學位/高級文憑學生競爭4,800個資助銜接學位。即使全部資助銜接學位均由副學士學生就讀,至少起碼有3,700名副學士畢業生無法進入資助銜接學位,可見資助銜接學位嚴重不足。
可是,觀乎整份報告亦沒有提出任何方向或具體措施去處理資助銜接學位不足的問題。面對資助銜接學位不足,副學士學生唯有被逼進入自資銜接學位市場。
站在懸崖邊的副學士 增加資助銜接學位
然而,自資銜接學位的質素與認受性同樣備受質疑,與資助銜接學位質素仍有一定差距。雖然報告建議設立規管機構統一規管自資課程,令自資銜接學士課程的質素的參差程度有改善的空間;但對於短期而言,自資學士課程的質素實在難以追近至資助學士課程水平。加上先前所述,定位以升學為主的副學士難以投入就業競爭市場,而自資學士又面臨質素參差、學費昂貴等問題,故此現時的副學士畢業生,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問題。
當學生希望按照原定劇本升讀學士學位時,政府又不願承擔足夠資助銜接學位;自資學士課程又未能確保其質素及認受性;投入就業市場又因定位問題被削弱競爭力,這些副學士畢業生,最終只淪為滿足董建華年代六成專上教育資歷的數字工具。
有見及此,我們認為政府應在短期內增加資助銜接學位以供副學士畢業生升讀,讓副學士學生「走投有路」。
要求增加資助學位
此外,部分副學士學生本就合乎33222就讀資助學位資格,但因政府提供的資助學士學額不足以令本能直接修讀大學的學生,需透過入讀副學士學位以換取二次機會,因而增加副學士升讀資助銜接學位的競爭。以2018年文憑試考生為例,有21,300名考生考獲最低入讀資助學士學位資格,但資助學士學位只有15,180個,故有大約6,000名符合大學資格考生未能獲取資助學位。因此,政府應確保有足夠學位讓所有符合入讀學士學位資格的考生選擇,而非令合資格考生被迫選擇自資學士或進入副學士市場以換取二次進入資助學位的機會。
長遠而言,我們認為政府應增加資助學位以確保所有合資格考生有空間選擇入讀資助學位,同時避免逼使合資格考生進入副學士市場的情況出現,增加資助銜接學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