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之於中國文學科自身,不必浪漫
原文刊於此文:quenthai中國文學科的衰落,早在筆者那早已逝去的高中和預科年代已然發生。文學遭人唾棄,對任何熱愛文學之人來說皆是悲劇,但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中國文學科》一文,卻令筆者越讀越心驚,驚覺原來在一片對中學中國文學科的懷緬聲中,潛藏著各式各樣必須批判甚至否定的論述,而這些論述正借哀悼的傷感,被偷運進我們的認知當中。複雜的學術分析就先不說,筆者只問一句:如果中國文學科是正在消逝,那早已逝得...
View Article別讓畢業袍變成壽衣
原文刊於此一月是各大院校畢業禮的季節。走出校園,從西洋菜街的攝影檔、尖沙咀舊水警總部到上環荷里活道的舊式建築處,都不難見到一群又一群結伴拍畢業照的新鮮出爐大學畢業生。在一張又一張笑臉的背後,不知大伙兒又有沒有想過,高雅的畢業袍隨時變成我們的壽衣?早前一篇題為《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80...
View Article副學…「喂?」
副學士學位由董伯伯在二千年出產至今,一直備受批評,其實不單只副學士,很多自資副學位課程在近年膨脹湧現,由幾千個到現在幾萬個學位。本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模式之學習機會的大專課程,到現在變成一個兩頭唔到岸、缺乏銜接、不受認可的學生避難所。早前,更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僱主對副學位畢業生的評分創十年新低。撇除這是僱主想藉此向畢業生壓價的陰謀論,副學位這個次高等教育的認受性與質素問題的確值得注視。...
View Article建築、實驗美學與革命的年代:重訪包浩斯激進起源
文:陳柏謙“在德劭(Dessau)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所旨在教導社會主義建築的「紅色包浩斯(Red Bauhaus)」,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存在的。”1 Hannes只要提到現代設計、建築與工藝,包浩斯(Bauhaus)...
View Article中大深圳分校 又擺四條柱做乜?
路經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純屬偶然,在深圳地鐵大運站下車後,搭的士找朋友 ,往窗外看原為緊記沿途風光方便認得回程路,只因高掛在一座灰色大樓的中大校徽進入視線範圍,我才猛然醒覺 ,剛才經過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深圳校園,...
View Article為何鬥早起跑?
香港不少家長都設法令子女「贏在起跑線」,即使不能跑在最前頭,也絕不可以太墮後。最近看到一則報道,才知道這條起跑線越劃越早,原來香港有些所謂學前預備班,竟然是幾個月大就可以報讀!雖然要子女幾個月大開始「受訓」的家長不會很多,但送兩三歲稚子到學前預備班的,大有人在。為何鬥早起跑?答案看似很簡單:因為那些家長相信越早起跑越著數,將來跑贏的機會隨之提高。然而,這引發兩個問題:一、他們為何有這個想法?二、這想...
View Article公眾諮詢不公眾,公眾諮詢假諮詢,反社區驗毒聲音被邊緣化
多個組織昨日到立法會請願,反對社區驗毒計劃。(圖:機構提供)反社區驗毒聯網新聞稿2014年1月7日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召開「驗毒助康復計劃」公眾諮詢,所謂的公眾諮詢,根本名不符實。委員會主席葉國謙只邀請香港醫學會、香港精神科醫院、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香港大律師公會及香港律師會這六個專業團體表達意見,排拒了同樣「專業」,並更是計劃下游服務提供者─社會工作者組成的「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
View Article葉劉淑儀、梁美芬與通識
葉劉淑儀在2014年1月6日撰文,指出新民黨在《2014年施政報告意見書》提出將通識轉為選修,早前梁美芬也提出過取消通識科的必答題,為甚麼這兩位尊貴的立法會議員,竟然關心起通識科來了﹖為甚麼她們都在嘗試削弱通識科的影響力﹖她們到底怕甚麼﹖看了以下的例子,各位看官或可找到答案。話說某出版社的中文科的高中作文試題之一是《我目睹國旗升起的一刻》,某校的某中文教師一看,立刻觸動了「國民教育」的神經,某老師雖...
View Article中文教學在香港的困惑
香港揮毫中文教育小作家寫作出版計劃課程招生香港中學文憑試已經實施兩年,中文科成為所有中學的心腹大患,很多學生都在考試中遭遇了滑鐵盧。一些人要求恢復範文教育的主張也甚囂塵上,範文教育能救得了中文科的成績嗎?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差,在於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在於它和生活及知識的割裂。回顧香港早期的中文科教育,不外乎是技巧訓練,操練試卷,範文講授。雖然一般的中學都進行範文教育,但是中文水平也是一般般,並不比現...
View Article與其埋怨教協淪為蛇齋餅糭的機構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中學時代經常在電視新聞聽到這個名字。當老師一直是小時候的志願,1992年大學畢業獲政府聘用為官立中學教師,在申請表上填個人資料入教協,還記得當時的興奮,好像得到甚麼專業認同。如今已經廿一個年頭,電視新聞沒有了教協,而這個名字也有點像百佳、惠康、豐澤等名字,無疑在會員福利的營運上教協愈做愈成功,不過找不到一個工會的感覺。甚至有朋友反問:「教協?不是蛇齋餅糭一份子嗎?」近...
View Article現時的教協能夠守護教師嗎?
文:盧日高一月一日參加了元旦大遊行,我在教協區集合,除想早點起行,也想看看現在教協的情況。當日戴上黃帽在教協旗帶領下遊行的大約有四五十名人,大部份都上了年紀,最年輕的都是中年人士。我不禁問,是否只有這麼少,甚至沒有年輕教師關心社會嗎?答案當然不是!我知道不少老中青教師也有參加遊行,只是大都沒有走到教協旗下。不知不覺間,很多同工都覺得教協不代表自己。不能夠否認教協的福利很成功,逢周末周日超市都大排長龍...
View Article誰偷走了小學老師的午膳時間?
文:李蕙英小學全日制實施十多年,但是,有誰知道,老師們因為看顧學生午膳,自己竟然沒有用膳時間!許多小學的例子是,學生每天有35分鐘午膳時間,老師在那35分鐘的午膳時段內,要按學生所訂不同的餐派發飯盒,約需5-10分鐘。如果當天有生果、果汁、果凍派發,也得一併處理。家人送飯的學生會舉手,請老師幫忙開飯壺;開始用膳後,又不時有同學舉手要去洗手間;偶爾學生會弄翻飯盒,又會弄污桌子、地面,就要請嬸嬸處理;正...
View Article幼師力量須顯示 政府諾言方兌現
文:戚本盛因為沒有全面資助而受盡市場干預的幼兒教育,是香港教育制度的一大缺失。梁振英在2012參選行政長官時,對幼兒教師許下很多動聽的承諾,但至今兩年,仍然看不到其政府有踐諾的意志。可以說,這種欺騙幾已毫不遮掩,一派「我就是食言,你能奈我何?」的態度,使人生厭。由「推行免費幼兒教育」減退至「參考學券制,研究不同方案」的一筆帳已夠明顯,「幼師薪酬制度」則是較少人注意的。眾所週知,一個穩健合理的薪酬制度...
View ArticleSEN學生真正需要的支援──增加「學習支援津貼」連小恩小惠也不是
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宣佈在2014/15學年增加「學習支援津貼」三成,看似增幅不少,但其實普通學校按每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每年獲10000元或20000元的津貼是六年前定下的數字,以每年通脹5%計算,現在增加三成只不過剛好追回通脹幅度。這本來就應該做,連小恩小惠也不是,沒有必要寫在《施政報告》假扮增加支援!而且《施政報告》也沒有提及增加津貼上限,筆者擔心本來已獲得貼近上限的學校未能獲發...
View Article對校方處理繳費及選課安排失當 表達嚴重不滿及遺憾
珠海學院(下稱校方)在本年度下學期註冊選課安排中,在欠缺清晰指引而作出多項變動,以致同學無所適從。多項變動包括:1. 要求同學清繳全部學費才能選課、2. 要求未能繳費同學寫延期繳費申請書、3. 要求同學面見學生事務處職員,審批延期繳費申請。部分同學苦等數小時仍未能完成註冊及選課手續,甚至更有同學申請延遲繳費被拒,要即場向親友、同學籌集二萬多元學費,才可繼續選課,實「不人道」。...
View Article普教中違反語言學習的規律
文:陳為建香港政府經常講的「兩文三語」實質是三種語言,起碼在口語上有大的差異。秦始皇當年統一了文字但沒有統一口語,所以漢族有不同語言。香港用的日常語言是廣州話,只懂普通話(國語)的人根本聽不明白,即使把廣州話寫下來,微搏上的普通話人都馬上說:「甚麼鳥語?看不懂。」香港人的日常用語是廣州話,社會期望廣州話以外學好英語和普通話,這就是香港所說的「兩文三語」的三語。七零年代當年的教育統籌委員會出了一系列報...
View Article教育眼 看永不完美的教育制度
文:何瑞珠(「教育眼」主席)序最近兩個月,日落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早,氣溫亦反覆下降。臨近嚴冬,大學上上下下都在這個學期作最後衝刺。正值這人仰馬翻之際,文集籌委會聯同東、西半球十六位作者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完成籌備了接近一年的這份禮物:《「教育眼」回顧與展望文集》。編寫本文集希望達到四個目的:1. 紀念眾前輩學者數十年來對教育界的真知灼見及貢獻。2....
View Article進師盟參選教協監事 望有效監察教協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將於下月舉行新一屆理事會及監事會選舉,進步教師同盟派出十九人參選監事會,當中大部份都是「八十後」年輕教師。「進師盟」希望參選能加強監察理事會,增加會務透明度之餘,並能強化教師專業形象,從而改善教育生態。成員之一邱兆麟更直言,監事會要密切監察教協在政改上的立場,不容一錯再錯。參選冀能令教協重生...
View Article錢要用得其所──又看普教中
文:施安娜2013年財政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撥款50億注資語文基金,2014年1月10日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祭出「良好語文水平是優質人口必須具備的有利條件,也是香港未來所依。」如斯堂而皇之的理由,反對也說不過去吧,何況香港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一直被詬病,投放資源加以改善,更顯得理所當然。可是,若投資錯誤,還要繼續嗎﹖在文件中,教育局提及「語常會就以普通話教授中文...
View Article誰令好老師失業?
文:陳為建近十多年來,一所學校裡原來有很多不同聘用制的老師,除常額教師外,還有很多合約老師。一些津貼學校,即使有常額教席,也會以合約制形式來聘用老師,一來可壓低工資,二來可更靈活彈性處理教師人手。這些商業元素看似激活學校的成效,實質是扭曲了整個校園學習環境。同工不同酬已經引起很多問題,在考績不公平的情況下,良性競爭不見,士氣低落就到處皆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早年還經常鼓吹合作學習,一個合作...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