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教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84

在輿論洶湧時 我們有責任指出事情的真像

$
0
0

圖片來源:浸大學生會

這是這斷章取義無比容易的年代,一次衝突、一個會面、甚至一場抗爭,很容易被攝取的片言隻語所代表。

一次失言,他們就是希望捕捉那一剎那,然後剪裁、放大,配合建制派全天候的輿論攻擊,將「年輕人就是魯莽、無禮、不理性」的形象複製加強。在這個以秒數為單位的資訊傳播世紀,面向公眾,戒急用忍、沉得住氣,至為重要。

但我最感到心痛,竟是在信奉自由價值的朋友,隨建制的輿論起舞。你可以不讚許、不認同,甚至不評論,但絕對不應該緊緊咬著那一次口誤、那一個神情大造文章--這是對反智、民粹輿論傳播方式的肯定。你可以批評他的行為,但煩請負起一個傳訊者應有的責任,把資訊填充、把全像呈現出來。

浸大生對普通話課程的不滿、憤怒,姑勿論你的立場是支持與否,應該可以從整場運動的進程中觀察到。友人浸大前學生會會長 Mio Hirai Chan 提及:

校方強行推普通話為畢業要求的政策,學生反對 -> 但校方不理會學生意見。

學生唯有用全民公投表達民意基礎 -> 校方不理會。

學生繼續在教務議會發表反對聲音 -> 校方依舊不理會,卻推出豁免試。

本來商討以一種簡單的測試,讓學生免卻用學分和時間來讀普通話課程。但事後發現,是一個七成學生不合格、評核準則不合理的考試。事實上,就連副校長自身也承認推行豁免試前的預備時間不足。

因為校方出爾反爾,所以學生直接走上語文中心,要求和高層對話,不果->學校卻讓語文中心的老師面對學生。期間,對一名老師講了一個粗口。最後方知校方評核準則與當初承諾大相逕庭,面對學生的失望,校方才補救召開論壇。

經過多輪溝通後換來失望和挫折,最後校方出爾反爾、拒絕溝通,我們更應指出負起教育重任、作道德偕模的校方,其溝通、回應的方式完全達不到應有的水平,令學生因而失望至極。他們的情緒,是有著可理解的原因。若果因為一個表達方式而無視了其代表的立場和事實根據,這是最不理性的態度;堅守公義的人,應該竭力直視爭議的根本,洞悉對錯,而非被表像所牽引、甚至遮蓋思考。

學運是讓人跌碰的地方,失誤難免。我們作為在社會發聲能被聽見的人,更有責任去指出事情的對錯,讓學生更有勇氣接觸社會事務。因改革社會而碰壁,總比犬儒盲從而完壁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8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