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學堂】輟學青年重返校園
社聯頻道:【非常學堂】輟學青年重返校園現時全港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輟學個案,當中近八成是初中時輟學。輟學原因可以有很多種,亦可以互相扣連,有的因為在學校不開心,如對主流教育沒有興趣、師生關係未如理想、在校被欺凌等;因而更容易受不良朋輩影響及教唆而離開學校;以及家庭問題,例如好像【非常學堂】的畢業生嘉駿般面對父母離異及貧窮,又或因家人的健康或精神問題,令青少年情願犧牲自己的學習而留在家中守護家人等。香港...
View Article院校自主 不容中聯辦干預
即將卸任港大校長的馬斐森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所披露的,可謂印證了路人皆見的一項事實:中聯辦對本地大學指手劃腳,大學自主飽受干預。從阻撓委任陳文敏為港大副校長,到八大校長在壓力下發出聯合聲明譴責港獨,已可見大學受到威權及其附庸的干擾,這次馬斐森更明確道出,中聯辦人員經常指指點點,其干預大學事務的意圖,已到了毫不避嫌、恬不知恥的地步。大學師生追求學問、探討新知,需要充份的學術自由和自主。因此,必須棄絕任...
View Article臨臨虐兒慘案 別忘記其兄長
臨臨被虐至死,固然慘不忍睹。但人已死,一切都已經了結。最難過的其實是他身邊的人。其兄長親眼目睹妹妹被虐至死,本人相信對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無奈傳媒大眾好像只關着被虐者和施虐者,卻忽略了圍繞他們身邊的人。本人今天到城市論壇,題目就是今次虐兒事件。但在整個論壇內,令本人擔心的是,竟無一人提及要關心一下臨臨兄長,一個親眼目睹自己妹妹長期被虐至死的人。整個社福界只討論資源如何分配,上報政策的快慢等等,卻忽略...
View Article優秀女生數學失準之謎
2016年底,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公布的2015年數據結果顯示,大多數地區15歲學生的數學表現都出現性別差異,OECD國家平均男生比女生高8分。不過,並不是所有地方的數學成績都一定男比女好,整體表現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新加坡和香港,平均分數上的性別差異並不明顯。有些地區如芬蘭和南韓,女生的平均成績都比男生好。但是,如果以最頂尖10%男女生做比較,則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男生比女生好,OECD國家的...
View Article浸大欲將歧視粵語的考試問題轉移為學生爆粗
浸大生因普通話試問題,佔領語文中心涉嫌爆粗,校長話要嚴肅跟進。出關試應該要考的係香港法定書面語中英文。要港生考普通話,而陸生毋須考粵語,即歧視港人。面對不公,義憤爆粗,人之常情。《鏡花緣》:罰不責眾。浸會大學強制學生讀完普通話課程方可畢業,今學年增設豁免試,但首批應試學生的及格率僅得百分之三十,上周三一批學生去該校語文中心抗議,雙方爭持八個鐘。近日網上瘋傳學生講一涉嫌粗口字片段,浸大校長錢大康昨謂會...
View Article在輿論洶湧時 我們有責任指出事情的真像
圖片來源:浸大學生會這是這斷章取義無比容易的年代,一次衝突、一個會面、甚至一場抗爭,很容易被攝取的片言隻語所代表。一次失言,他們就是希望捕捉那一剎那,然後剪裁、放大,配合建制派全天候的輿論攻擊,將「年輕人就是魯莽、無禮、不理性」的形象複製加強。在這個以秒數為單位的資訊傳播世紀,面向公眾,戒急用忍、沉得住氣,至為重要。但我最感到心痛,竟是在信奉自由價值的朋友,隨建制的輿論起舞。你可以不讚許、不認同,甚...
View Article「德育及國民教育」指引從未消失
#本文乃細讀教育局網上指引之作,當年社會人士反對漸沉時,中學生組成的學民思潮緊咬不放,死纏爛打,導致家長關注組聯合行動,又吸引中環人聲援,終於出現十二萬市民逼爆公民廣場,然後,梁特首承諾五年任期內不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群眾散去,一如立法會投票通過香港段地底高鐵後萬人散去,功虧一簣。&批共反共從未成功,唯良知而已;如將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效果或許不一樣。「洗腦」是不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鵠的,驗...
View Article嶺南大學與中華民國
1月20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獲邀擔任嶺南大學香港五十周年校慶晚宴主禮嘉賓,她致詞表示:「嶺南大學在內地創校,輾轉間遷校到香港,見證兩地良好的關係,現在已復校50年,希望嶺南大學學生學有所成後能有良好素質、國際視野去服務社會,以及有民族的認同感。」(見「香港01」報導:〈嶺大復校50周年晚宴...
View Article就浸大校方勒令陳樂行、劉子頎停學之聲明
作為一個廿多年前在浸會學院受教,如今在浸會大學授業的「浸會人」來說,對於校方召開記者招待會,「強烈譴責早前上語文中心交涉的學生行為不當,並根據浸大學生紀律程序...
View Article致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的公開信
聯署網址錢校長鈞鑒:就大學今日(一月二十四日)決定將劉子頎同學及陳樂行同學「暫時停學」一事,我們深表遺憾。大學是實踐博雅教育的場所,而現在校方的行為及指控只是「教訓」而非「教育」。校長於今日下午的記者招待會,實將此事過份放大,借傳媒之力公審學生,令學生受到不必要的壓力。而校方只選擇性懲罰劉、陳二人,明顯是針對學生領袖,又是否與誠實地反映當時現場發生的情況?浸大重視學生的公民道德,我們認為,學生對校政...
View Article培養大學生道德操守,社會及政府也有責任
聽到浸大兩名學生受到即時生效的暫時停學處分,感到很難過。特別感難過的是,這幾天社會中不斷有人施壓,對這些同學落井下石,要求開除他們學籍等等。浸會大學內的事,應交由浸會大學按既定程序處理。社會中人若覺得受良心催促,非要指責他們不可,我懇請大家環顧社會內,有沒有其他事更值得大家譴責?有些成年人不斷感嘆,香港的年輕人道德質素不斷下降,我想問:香港成年人自己的道德質素就很高嗎?還是比年輕人更不堪?當大學校園...
View Article語言的政治:浸會事件的回憶與斷想
1998年我在科大第一次開辦「武俠小說與電影」的課程,當時有三個外國人要求選修和旁聽,兩個是美國學生、一個是某學院的院長,我拒絕了,因為課堂以廣東話為教學語言!學系的老師知道後問我可不可以改用英語教學?我說不可以,因為課程由六十年代的《如來神掌》講起,這些粵語殘片還沒有出版影碟,全是助教在午夜時份從電視錄影下來,再剪走廣告而成,沒有字幕,難道要我逐句翻譯成英文嗎?「we-won-won」...
View Article為何說浸大普通話豁免試丙部難度過高?
昨日回答眾新聞記者關於浸大普通話豁免試的問題時,我認為其丙部說話題難度過高,已超出考核普通話水平的範圍。做出這一判斷,是以國家統一的普通話水平測試難度為參照的,並不僅僅是我個人主觀的感受。以下我從題型、時間和評分標準三方面來對比豁免試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說話題。一:題型豁免試的說話樣題見(圖1)。豁免試丙部說話題共7題,佔總分70%。雖然只給了三個樣題,但已明顯可見,考生在三題中已轉換了三個身份(考生...
View Article中大校史特別之處
今期壹周刊作者渾水寫浸大普通話事件,提到中大校刊有篇奇文講梁文道讀書時的黐線生活。佢口中的校刊叫《中大四十年》,最特別之處是這本中大史書並非官方刊物,而是由學生和校友聯手花了不知多少個月才嘔出來的結晶品。和官方史書專門歌功頌德和隱惡揚善不同,中大學生報的同學和老鬼寫的不是帝王將相的事蹟,就算談到排名,都會從批判的角度入手,揭露這個遊戲背後的邏輯和可惡之處。對保守派來說,這些抬槓行為只會傷害中大人感情...
View Article我在嶺南學普通話的日子
浸大學生在語文中心爆粗抗議普通話試而被勒令停學,風波尚未平息。此事論者已多,筆者只想談談廿多年前在嶺南學普通話的一些往事。當年普通話科是翻譯系一年級的必修科,二年和三年級則是選修,沒有普通話不及格便不能畢業這回事。普通話科對於我們這些母語是粵語的學生也是不困難的,學好拼音,能夠慢慢的用普通話讀出一段文字和簡單對話便可以了,是十分輕鬆的,幾乎沒有同學不選修。這三年教我普通話的老師都很和藹可親。一年級時...
View Article從浸大普通話教育風波看大學語文中心的角色
相信,曾在香港任何一間大學讀書的人,也會對語文中心有不滿。把事件聚焦在學生行為上,當然是校方轉移視線的策略。為什麼要轉移視線?無他,因為很難找到一個又能合符大學教育理念,又能用考試形式來規定學生在畢業前達到某一語言的一定語文水平。現時把問題簡化成歧視,雖然能吸引眼球,但卻無助為取消這些語文離校試提供有說服力的基礎。首先,要問的是:為什麼要學生在畢業前在某一語言能力上達到一定標準?這是呼應什麼,是呼應...
View Article學好普通話可以做和珅
以扶助基層學生、自創「書中自有午餐肉」名言的退休小學校長,接受建制網媒訪問,苦口婆心勸說大學生放下成見,學好普通話。校長說:地球一體化,學多些語文,無論是旅遊、工作也好,都有幫助。普通話是中國語言之一,點解唔去學呢?世界發展趨勢,中國影響力愈嚟愈大,普通話流利的話,無論返國內做事,到外國同人溝通,都有幫助。校長的勸說,只是老生常談,根本無甚高論,但怪異的是,網媒播出訪問,校長劈頭就舉清朝官員和珅作例...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