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廿多年前在浸會學院受教,如今在浸會大學授業的「浸會人」來說,對於校方召開記者招待會,「強烈譴責早前上語文中心交涉的學生行為不當,並根據浸大學生紀律程序 ,勒令兩名同學暫時停學,即時生效。」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不安。
因普通話課程和豁免試而出現的校園衝突事件,箇中涉及校政參與、課程質素、評分標準等問題。至於「爆粗駡老師」,當然值得商榷,我一面十分明白被駡老師的不快感受,一面也替他們作為制度問題的代罪羊而感到委屈。但不能因此就將粗口問題放大,遮蔽了這次衝突的本相,模糊了衝突的關鍵和主軸。如此作法,恐怕不是解決問題的負責任態度。
校方對兩位同學作出迅雷不及掩耳的處分:暫時停學,予人有莾撞的印象。兩位同學有沒有出席調查會議,為自己行為和動機辯解?對於暫時停學的判罰,有沒有機會和機制上訴?校方將同學行為說成「對其他校園成員的安全造成危險」,未免是過於誇張。要知道,涉事同學為學生領䄂,若校方遶過該有程序作出懲訓,很容易令人相信校方有藉此打壓學生會,製造寒蟬效應的企圖,對於校政民主化的發展,恐怕只有負面影響。
據悉學生會正蘊釀罷課抗爭。在此我呼籲校方該收回向兩位同學靭令暫時停課的決定,並邀請具公信力的社會人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整件「普通話考試風波」作出調查,以釋公眾疑慮,也展示博雅教育的風範。
邵家臻
立法會(社會福利界)議員
浸大社工系校友(1989-1992)
浸大社工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