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教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84

大學生聽教聽話 vs 大學要點就點:都不可能也不可取

$
0
0

大學校園應該是社會其中最主要的言論自由空間。校園之內不應該有禁區。如果年輕學子說句話都要瞻前顧後,都一定要政治正確,或要處處揣摩高層及社會當權者的心意,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希望。社會不只是屬於大人的,社會也不只是屬於當權者的,社會是屬於所有人的,未來的社會更是屬於新一代的。當我們說要鼓勵年輕人要有責任感、要有承擔、要成為社會的接棒人,那作為師長的、作為大學領導的、作為政治領袖的,首先要對年輕人有承擔。最能表達這種對年輕人、對下一代有承擔的態度,就是願意傾聽他們的意見,要盡量讓他們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要與他們開放坦誠地溝通,就算最終不能達致共識,也應該和而不同,要以理服人。

況且,對於幾年前的雨傘運動,及對香港人的民主訴求,際此四周年的時刻,同學在民主牆上表達他們的看法與感受,沒有什麼理由不容許。以「連儂牆」的的方式來表達,或許真的不完全符合民主牆原本的規則,但如果考慮到「連儂牆」這個意念的象徵意義,在這個時刻同學以這個方式來表達,也應該得到諒解和容忍。作為大學的老師,作為大學的管理層,應該鼓勵同學以自由及開放的態度來討論所有問題,而絕不能以根本不會構成任何具體損害的所謂行政理由作出限制。

而且,以這個方式來壓抑年輕人的表達,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只會令對抗升級,只會破壞溝通的基礎,只會令年輕人失去與成年人、操權者進一步作更深入溝通的動機。如果只以為靠行政權力就可以壓制年輕人的躁動,以為就可以令他們完全接受成人世界的看法,這完全是捉錯用神、缺乏常識、判斷有問題、也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態度。

我認為大學的教師與行政人員,都應該盡量為同學提供更多表達他們意見的渠道,也應該鼓勵他們勇於發聲,鼓勵他們勇於負責,這樣才可以建立年輕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承擔精神。現在這種處理方法,給人的印象是要配合政府及當權者,對一些被定義為離經叛道的訴求及表達方予以壓抑。我沒有證據說這是事實,但我也可以清楚表達我的看法,我自己及很多人都確實有這樣的懷疑。

因此,我認為最佳的方法還是應該與同學溝通對話。至於對民主牆及現在這刻用「連儂牆」這種方式來表達,如果沒有構成什麼重大的損害或影響,校方如果仍然覺得有需要取締,就應該給同學一些具說服力的理由。如果作為大學的老師都不能以理服同學,社會如何相信我們可以把同學教好。我們也沒有理由認為,大學的責任只是要把同學管好。應該記住,大學不是幼稚園,不要把大學生看作小學生。大學的教職員及管理層也不應該自貶身價,變成中小學的風紀,竟然與學生在民主牆玩貓捉老鼠遊戲。早上同學貼上,半夜學校便找人去拆,一而再三,這究竟成何體統?

同學也應該知所克制,如果有理據,立場大可清楚,也不妨堅定,但也應該有節有禮。也不妨聽聽大學管理層的理據。也應該盡量叫自己冷靜地思考一下不同的說法,或許自己真的有一些盲點。如果真的發覺自己有一些偏差或思慮不周之處,也大可想想如何作出調整。就算最終不能接受大學的做法,推撞、圍堵、指駡這些行為,也應該避免。年輕人衝動、有火、冇包袱,但也要學懂克制、自持。而且也應該明白,過火的行為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授人以口實。如果在觀感上讓人覺得你們不成熟不合理,那任何合理的或非不合理的要求或做法都會被抹黑矮化。

老實說,今天透過錄影看到的一些片段,當然可能都只是其中的零碎片段,但已經容易給人一個印象,似是有點越界了。我希望大家都記住一點,如果有道理,根本就唔使靠大聲。同樣道理,我相信你們也會認為是這樣,如果有道理,也根本無需講權力在那一方。不講道理,只搬用權力或靠惡靠大聲,都是最沒有想像力的處理問題方法,也根本不可能就此把問題處理好。我希望事件能夠得到圓滿的解決和合理的處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8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