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局擋戰牌的課程發展議會
文:鄭家朗(香港眾志常委)、黃之鋒(香港眾志秘書長)教育局在上週公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的修訂稿,後被傳媒撥發當中帶有政治考慮,除了刪去「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和「培養學生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亦加上「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政治觀點。如此將中國領土完整視為金科玉律,強加於課程指引實在少見,此舉相信是為著緊跟主旋律向北京表忠,用作打擊港獨與本土思潮的部署。然而,當公眾都將矛頭指向教...
View Article應立法規定學校通報懷疑父母虐兒
文:戚本盛(進步教師同盟成員)大半年來數宗駭人聽聞的虐兒案,都涉及幼兒的家長,部份則有學校是否及時介入、通報有關部門的問題。8月20日教育局向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發出《處理懷疑虐待兒童及家庭暴力個案》通告,其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學校把懷疑父母虐兒的個案通知社工或轉介予社會福利署時,「無須先徵得有關學生的家長的同意」,若跟進過程中需聯絡家長,也可先諮詢社署。《通告》這個說法其實和2015年制訂至今仍然...
View Article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逐步教導自閉症小朋友
「接到兒子被評為自閉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報告後,有點接受不到」自閉症幼童家長凱明媽媽說。不少家長像凱明媽媽般感到徬徨及恐懼,因她們不認識什麼是自閉症,也不知從那裡找到適合的治療或服務去改善小朋友的徵狀。自閉症譜系障礙是發展障礙,並不是一種病,而坊間未有確定任何原因導致有這情況。不同機構會提供各項訓練及治療給予自閉症小朋友,一般而言,他們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見到改善。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機構會員...
View Article思考是負面的東西
文:施安娜(進步教師同盟成員)報載教育局的新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和2009年高中課程指引同樣列出七項學習宗旨,卻刪除培養學生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變成「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獨立和自主的學習者,以利未來進修和工作」。這種改變,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表示,修訂是配合現時課程發展,是恆常做法;這種改變,層次的高低的不同,強調的是功用,用作進修與工作,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人格所具備的批判、...
View Article小心時光失竊
一年一度眼冤事,就是香港的大學煞有介事報告收生之豐功偉績,羅列招攬門下的狀元數目;去得更盡者,找關公作法,把尖子新生當做生招牌,拿出來開記者會獻世,表面上談談理想,暗地裏擦擦招牌。大學據說是一個產業,現代企業的營銷工作當然要做好,不過產品尚未出爐,便急不及待向世人展示原材料好勁,未免有點猴擒。爭國際排名要印象分,世界難撈,明白的。我倒想知道,一代又一代的尖子樣版,這十年廿年來做過的事,是否無悔,是否...
View Article殘疾人士:「無障礙設施讓我們出入自如。」
無障礙環境對殘疾人士及長者自主出行極為重要。「我們想與正常人士一樣,四圍逛街接觸社會。但我們視力較差,需要以其他感官輔助,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如果有無障礙的設施,例如引路徑及發聲系統,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香港盲人輔導會視障學員尹俊偉說。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指,無障礙環境不單是便利於身體有障礙人士。面對人口高齡化,社會需要考慮長者的活動能力及安全性,再者,小朋友的安全性亦不可忽視。當整個社區都...
View Article香港本土精英階層的集體夢魘
攝:Alex Leung香港的既成建制不一定是藍絲,也享受香港大半個世紀以來建立的普世價值,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份屬富裕階層,既得利益所限,即使不敵視挑戰統治階級的社會改革力量,也漠不關心,因為各家自掃門前雪,無論社會如何紛亂,只要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亦會認為自己享有的幸福世界可以永恆不變,天下大亂,又與我何干?每個社會階層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再生産自己的生產關係(Reproduction...
View Article還得到,也不一定要借!
接觸了不少兒童及青少年,他們的理財觀念都十分弱。無論在消費習慣及金錢使用上,家長都沒有好好教導,再經過產品及財務借貸廣告經年累月的洗腦,不難想像不少青少年長大後,會受財務問題纏身。如家長讓小孩子身上帶著八達通,要買甚麼都可以「嘟」一下就買到,錢用光了就自動增值。在這樣的消費方式長大,孩子自然沒有概念金錢是有限的,應要量入為出,他們反而會養成沒錢自然會有人「包底」的惡習。對於金錢的基本概念,例如:錢從...
View Article鄒崇銘:風雨中尋回學術初衷
作者為高教公民研究總監自大約一年前開始,香港八家大學有多達四家接連更換校長。其中科大、中大和港大新校長已先後走馬上任,尚剩下理大校長人選仍未塵埃落定。從一年前各校長發表「反港獨」聯合聲明,馬斐森離任前披露常受中聯辦「關愛」,至近期大學開學禮的演辭風波,以及撐香港民族黨的大字報風波,在在顯示大學校長工作已變得空前政治化。想深一層,現時所謂的政治化,其實只是衝著近年中港關係的歪變而來。作為大學校長,每天...
View Article大學生聽教聽話 vs 大學要點就點:都不可能也不可取
大學校園應該是社會其中最主要的言論自由空間。校園之內不應該有禁區。如果年輕學子說句話都要瞻前顧後,都一定要政治正確,或要處處揣摩高層及社會當權者的心意,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希望。社會不只是屬於大人的,社會也不只是屬於當權者的,社會是屬於所有人的,未來的社會更是屬於新一代的。當我們說要鼓勵年輕人要有責任感、要有承擔、要成為社會的接棒人,那作為師長的、作為大學領導的、作為政治領袖的,首先要對年輕人有承擔。最...
View Article演藝學院戲曲課程覆審釀風波 評審員指報告遭修改 發聲明退出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在今年5月通過演藝學院戲曲學院三個課程的定期覆審,但評審小組成員於9月發出公開聲明,指評審局在未有通知成員下,對報告的建議部份作出重大修改,成員一致認為局方損害學術誠信,決定退出覆審活動。評審局回應指製備評審報告時,會充份考慮評審小組的建議,並完全根據其專業的質素保證機制及標準進行,評審局對報告擁有最終決定權,而基於保密原則,不會披露個別個案的資料。演藝學院發言人...
View Article楊潤雄詆毀粵語反教育
教育局長楊潤雄今早在港台節目稱,全世界學中文,以普通話為主,只有香港七百萬人社會用廣東話學中文,會令港人失去優勢,不能長遠。日常生活應多用普通話表達或學習。楊潤雄又話廣東話好難代表全部港人母語,如少數族裔、潮州人。查實,全球仍有一億人講粵語,普通話教學會令香港人失身份文化,兼失飯碗尊嚴。普通話係人工語言,簡陋過粵語極多,學普通話,根本無必要犧牲香港粵語。暴秦崩潰,講開普通話的人大概都會羞於再講共產漢...
View Article大權獨攬、破壞制度——鄭國漢如何毀掉百年嶺大?
在鄭國漢任內,嶺南大學得了些虛名,福布斯十大博雅學院之類,足夠他沾沾自喜和連任了。他在今年度獲得校董會一致通過連任嶺大首席,意氣風發,大權在握。儘管嶺大連年遭到教資會削資,校董們對鄭國漢的表現一片讚賞,校董會上下都喜歡他。校董會之中,大部分由特首直接或間接委任,僅有6席由民選產生,全體教職員可以直選3席、教務會議互選2席,及學生會會長擔當一席。本來,這6席間選或直選產生的校董,可以體現校園僅有的民主...
View Article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值得讚賞的文化敏感度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近日在訪問中提到,「嗰時有講過香港常用語言或者學校教嘅語言係廣東話,因為好難代表(全部人)。少數族裔點樣?你唔可以話(廣東話)係母語,對佢嚟講唔係。」對於楊局長在回應「香港母語是甚麼」這個問題時考慮到本地少數族裔,顯示出如此高的文化敏感度,實在叫人感到欣慰。楊局長一貫關心和記得少數族裔學生,必定知道現時香港香港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是以中文為母語的基礎上發展的。雖然遲了二十年,但局長無疑...
View Article「努力讀書」的懸念
這幾年都有些學校邀請,希望我們去分享講座的方向是鼓勵同學們要努力讀書,不然就會成為貧窮的人。在學校的場域有這種向導實不為奇(在教會也不奇...),因為大家都處於一個競爭性和弱肉強食的教育制度底下,實在沒有空閒時間談公義,談關愛。前幾天我們又遇上有類似想法的學校找我們演講,換著以前,同工們會選擇吾接,但我們明白,對話才是讓雙方了解彼此想法的途徑。來到學校,老師熱烈歡迎,並重申學校舉辦此次講座的目的,於...
View Article撥開煙子見青天──駁麥覺理大學李輝「普教中」尚待研究論
民國一〇七年雙十節,澳大利亞麥覺理大學教育研究學系教授李輝〈看失敗的普教中改革〉一文見刊《明報》,籲各界對「普教中」宜「靜待最終研究結果」,並謂教育局長「楊潤雄被網絡霸凌」、「在網絡世界遭極盡惡毒的謾罵與圍攻」。鑑於李氏立論有違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探討香港中、小學如何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研究計劃終期報告》已於西元二〇一五年九月出爐及楊氏未受網路欺凌之事實,特此為文,以正視聽。儘管研究...
View Article「抗議鄭匪有權用盡 校董選舉專權不公」— 一群嶺南學生就校董選舉不公之公開聲明
抗議鄭匪有權用盡 校董選舉專權不公哀我嶺南染紅腐朽 傀儡敗類大權盡握致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歐陽伯權、鄭國漢教授及各位校董會成員:我們是一群關心嶺南發展的學生,今天發起請願行動,是因為對近日校董選舉乃至在過去一年校方的施政感到憤怒及失望。本來我校校董會的組成已是將勢力傾斜於權貴,漠視民主精神,與「員生共治」的理想背道而馳。現時校董會33名成員,高達...
View Article文學人更應該讀STEM: 回應許寶強《工程師也應該讀文學》一文
近日面書上流傳工程師也應該讀文學這篇文章,來自文學網站虛詞刊登許寶強教授的專訪,文中最多人引用最惹火的言論莫過於「工程系的課程結構中要用三份一讀小說、讀文化研究、語言學」。不知是許寶強先生順口開河說漏了嘴,還是記者斷章取義做標題黨吸引眼球,這句「工程師要花三份一時間讀文學」成了不少理科人的笑料。理科生應否要修讀文科課程拓闊視野,本來是一個老掉牙的教育哲學問題,幾十年前C.P. Snow的名著《The...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