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中學生促全面檢討教育制度 批過份側重成績
(獨媒特約報導)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聯同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香港眾志常委鄭家朗於今日(2月21日)發佈《香港中學生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整體評價》調查結果,受訪者對香港整體教育制度評分為2分(滿分為5分),更有高達97%學生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教育制度。組織建議政府定期檢討課程,推動多元教育與出路。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間以問卷形式進行,訪問了46...
View Article鄒崇銘:香港教育都要北望大灣了嗎?
作者為高教公民研究總監看港鐵的廣告都知道,港鐵的業務版圖不但遍及內地,還散佈在英國、瑞典和澳洲等世界各地。香港人每天上班搭港鐵,沒有壞車已屬萬幸;現在就算是遠赴歐洲旅遊,還是天天看見港鐵的標誌!在沙中線還未「爆大鑊」之際,港鐵主席馬時亨便曾直言,本地新路線「開一條、蝕一條」,「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但隨著沙中線的重重黑幕逐漸暴露,港鐵企業管治質素淪為笑柄,已由一家令香港人驕傲、變成令香港人蒙羞的企業...
View Article大灣區的政治陰謀 自資院校的大水喉?
日前,中央政府公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藍圖,有關大灣區的討論又再次成為傳媒焦點。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大灣區被包裝得充滿機遇,而專上教育亦理所當然地被包括在內。回顧上年十二月,自資院校的改革報告公佈(十二月二十七日)的十多天之短後,林鄭即於珠海學院新校舍的開幕典禮(一月十四日)中,突然宣佈政府考慮放寬大灣區招生的比例,其回應的速度之快與政府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速度形成莫大的對比。原因為何?翻查教育局...
View Article快點帶你的子女離開
得知朋友們決定最快今年一家大小到澳洲,深深替他們覺得高興:當香港越來越恐怖,大人還能苟且得快樂時且快樂,但下一代呢?總不能不替他們著想的。離開,迫不得已,但非走不可。若果你有能力。但沒能力的,也要想想辦法了,看看這兩天有關教育的新聞,何只不可思議,簡直是告訴我們,之後只會沒有再離譜,只有更離譜。先不說新聞。我今日跟同學聚聚,還有他兩名在母校小學唸書的兒子。同學表示,作為家長他對學校的要求很低,但他聽...
View Article孔夫子會推崇這樣的大專教育嗎?
以孔子學院作一種包裝來軟銷中國文化,是典型的「拿來主義」。我當然不會質疑主理孔子學院工作那些朋友對孔子學說及儒家理論的修為,但如果從近幾年香港各大專院校在處理教與學及面對青年學子時的態度來看,只能說在香港有樣學樣設立孔子學院,只是另一個「拿來主義」及「形式主義」的典型案例。就算多搞十所八所,結果都會是一樣。這樣的孔子學院,只會是形式,只會是包裝,只會是手段。至於誰是孔子?孔子說過些什麼?他的儒家思想...
View Article香港被融合,中大要爭先
上月廿五日,中大舉行傳媒春茗,校長段崇智透露,中大(深圳)有意在深圳設立醫學院和教學醫院,但有關計劃課程的具體安排未定。不過,據大公網報道,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可實牙實齒得多,並不似港方高層說得那樣空泛和曖昧。據徐揚生所講,中大(深圳)醫學院擬設立的學院包括: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華醫藥學院;專業包含臨床醫學、兒科醫學、精神醫學、基礎醫學、生...
View Article許漢榮:理大管理層的教育初心哪裡去了?
作者為高教公民副秘書長理大民主牆事件,參與其中四位同學被大學處分,由所謂「社會服務令」、停學一年到踢出校並終身不獲理大取錄都有,而且判決一錘定音,不設上訴。理大校董劉炳章更表示嚴懲學生的背後,是一種警告,大學不容許有談港獨的聲音。本來,對於一些權貴因為跟政權友好而獲委任為校董的人,他們能不能維護學術與言論自由已無期望,但希望他們至少要有一丁點教育理念,可是現在那些人就只懂跟隨政權起舞,不分是非。好了...
View Article流浪地球+大灣區樓市?
文:施安娜(進步教師同盟成員)新界校長會於3月5日向會員發信,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動為名義,舉辦兩場《流浪地球》放映會。3月8日元朗區小學校長會與教育局元朗學校發展組舉辦聯校教師發展日,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在出席發展日教師的座位上放置文件夾,裡面的宣傳品包括入會表格、《教聯報》、教聯優惠物聯網等,而在其中一環節由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持防止自殺講座,有自稱是教聯的人員上台招募...
View Article重溫《五個小孩的校長》
今晚在電影台重溫了《五個小孩的校長》,看罷仍然感動。很可惜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工作者並不多,今日這個社會的教育工作者,多的是計算學生入什麼名校然後當宣傳的,也有小學生墮樓不報警的,也有小學生被欺凌不處理的,也有報警拉自己校門外影相的學生的。在今天的香港,現實裏像呂校長的也只是被大多數人笑戇居,像暴君一樣迫死老師的校長肯定更多。電影中有一段,講到呂校長希望找補習天皇(森美飾)籌募一些經費,結果森美反S...
View Article過去約一星期,香港教育界發生過甚麼事?
理工大學重罰學生,其中一人被踢出校,終生不准取錄。曾與黑幫同枱食飯的校董指責學生的行為似黑社會。紀律聆訊不設上訴機制,暫任校長說是尊重程序。聖保祿中學在last...
View Article教師墮樓亡 教協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促檢討校本管理政策
(獨媒特約報導)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女教師疑不堪工作壓力,日前在校內跳樓身亡。事件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矛頭直指校長羅婉儀處理不當。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下午開記者會,要求召開死因研訊作獨立調查,並呼籲教育局全面檢討校本管理政策及現行投訴機制。女教師林麗棠被指未能忍受校長的言語及分配的工作量,包括在病假期間亦被召回學校訓話,上星期三從學校的六樓墮下死亡。教協會長馮偉華透露,該名教師是教協的會員...
View Article如果人生只是一場「應付」⋯⋯
昨天在「眾新聞」讀到許寶強準備離開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的故事。其中一段特別有共鳴:這些學生都很策略地學習,上課剛剛好完成要求就夠,考試剛剛好不用「肥佬」就可以。⋯⋯「你感覺到他,不是想解決一個他想解決的問題,他是想解決一個⋯⋯你的問題。」⋯⋯而這類學生並非少數,大概有近三分二。這兩年都在教副學士課程,所以有機會接觸很多「中下游」學生。他們是玩輸了DSE考試遊戲、但還想再叩大學門的一群,又或者純粹是還未...
View Article京都大學強收學生自治宿舍 吉田寮宿生抵抗拆遷
文:沙去年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位來港的常出入京都大學吉田寮的S,今年二月去京都時便去京都大學吉田寮走了一趟,S帶我逛了一圈吉田寮,還邀請我和S的其他朋友一起,在現棟宿舍中吃了一頓飯。去年S來香港時帶來的京都大學吉田寮中文版單張...
View Article青年明智理財,不做「月光族」
時下部分青年欠缺理財知識及經驗,再加上在主流學科中較少涉及理財教育,可能令他們初踏入社會時,不善理財,過度借貸,影響生涯規劃。因此,香港家庭福利會成立理財教育中心,透過輕鬆有趣的體驗活動,以嶄新及互動的手法向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分享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實用理財技巧。有中學生參與活動後表示,明白到理財知識及計劃人生的重要性,例如:需要儲錢準備將來進修、格價後才購物、投資存在風險等,學生指明白及體諒到父母辛...
View Article無可避免的死──悲林麗棠老師之死
作者:郭紹洋(中學教師)七天前,林老師特意選了一件紅衣,回到她每天都不願回到的地方,這裏原是她發揮所長的地方,這裏原是培育社會下一代,提供理想成長環境給他們的園地,稱做「學校」。但正如許多悲慘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迷迷糊糊的時空裏,這片理想地長出了許多吃人的制度、詭計、手段……林老師受傷了,她知道一切也完結了,門關上了,她早知這群人的處理方法,她只是如常地盡責和謹慎。在她踏出那一步那天,剛巧下...
View Article97%中學生促全面檢討教育制度 批過份側重成績
(獨媒特約報導)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聯同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香港眾志常委鄭家朗於今日(2月21日)發佈《香港中學生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整體評價》調查結果,受訪者對香港整體教育制度評分為2分(滿分為5分),更有高達97%學生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教育制度。組織建議政府定期檢討課程,推動多元教育與出路。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間以問卷形式進行,訪問了46...
View Article根據事實這樣難嗎?
文:戚本盛在學校管理的問題(特別是投訴機制)鬧得沸沸湯湯、各式正論歪論紛陳的日子,收到 TED 的推廣電郵介紹 Netflix 前高層 Patty McCord 的一個演說,簡說能讓人樂於工作的八堂課,與其說那是新穎意念,不如說是回歸根本的重要原則,其中的第五課,尤值得學校校長和教師重溫。McCord...
View Article學校事故調查的五個要點
文:戚本盛當前校本管理的一個要點是「校董會法團化」,即由辦學團體成立具法團地位的校董會管理學校。近年不少事例說明,法團校董會似乎得享更大的自主權,卻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一是實施校本管理後,學校提供的仍然是公營教育,學校仍然具有公營機構的性質,或起碼是類公營機構的;二是校董會須就學校的表現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負責(見《教育條例》40AE2C...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