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 教協:充滿政治性、不光彩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左)、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梁恩榮(左)(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宣佈委任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周三履新。教協對任命表示遺憾,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政府在有其他合適的人選下,仍然委任一個具爭議性的人選,是讓教育「賭一鋪」。葉又批評蔡若蓮在不能得到廣泛認同下獲任命,是充滿政治性和不光彩,令過去一個月聯署反對任命的超過17,600人失望,與特首林鄭月娥提出「釋出善意」的...
View Article生活教育助小學生向毒品說「不」
【社聯頻道】 「生活教育」概念源自澳洲,是一個以健康生活為基礎,並強調社交技巧重要性的預防藥物教育課程。1994年生活教育活動計劃(LEAP)在香港成立,並將這個課程引入香港,LEAP...
View Article林鄭推特教統籌主任恆常化 團體質疑卸責「俾咗錢就算」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上月通過36億教育撥款,當中約6億用作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恆常化及提供培訓。根據教育局數字,2016/17學年於公營普通學校就讀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EN)共42,890人,但政府對他們的支援長期不足,新政策能否解決問題?推動特殊教育立法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對SENCo常規化表示歡迎,但認為仍有不足,津貼不夠聘請主任職級教師,未能發揮最大...
View Article洗腦國教捲土重來 與蔡若蓮一脈相承的楊潤雄
眾所周知,蔡若蓮仍最具爭議的新上任官員,政府輿論機器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為其護航,也是見怪不怪,但昨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誇張到以「教育局副局長最適合人選」形容蔡若蓮,也確實來得誇張。不過,只要察看習近平訪港定調,就能理解楊潤雄為何夠膽以相信建制派內部也未必服氣的說法(比蔡若蓮資深的建制派教育界領袖實在多的是),盲目擁護蔡若蓮。習近平上月訪港,傳媒大多集中聚焦於警察佈防或維持國家穩定等言論,卻未有太大關注他...
View Article民間辦學是罪?(全民教育局特約文章)
(文:林芷筠@本土研究社)「香港民間學院」是本土研究社策劃的計劃,嘗試在大學體制以外實踐知識自主,推動民間知識生產及傳播,凝聚本土知識社群,介入社會關鍵議題。過去兩年間,涉獵過的課題廣泛,例如政治、哲學、城市研究、農業、世界史、金融史等。至於授課形式,除了較靜態的講課和討論,我們亦曾舉辦工作坊和田野考察的體驗式課程,讓學員對相關議題有更深刻的體會。「無牌」和「辦學」可是,本年三月底,忽然有教育局人員...
View Article創意應用程式助潛在讀寫困難幼童
【社聯頻道】創意應用程式助潛在讀寫困難幼童「我都想女兒快樂學習,但剛開始識字時,女兒已經害怕及不開心,擔心上學時執筆寫字,我不知從何入手。」胡太說。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指,學童於小學階段才可以接收正式的讀寫障礙評估,如在學前階段,會被視為有潛在讀寫困難,他曾與幼童的家長了解讀寫困難學童的徵狀,其實學童早於學前階段已經出現疑似徵狀,例如:幼童害怕認讀文字,對學習文字興趣不大,記憶文字能力較弱等。而...
View Article有利政權和崇老的土壤
我是一個理科生,幾乎是長大成人才喜歡閱讀,也因而愛上寫作和中文,於是開始了解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在此之前,我認識的中國文化,都是學校和身邊長輩說的,即那些陳腔濫調的「大論述」。當我中文越來越好,看得越來越多經典,認識越來越多中國文化,我醒覺到,流行於社會的中國文化論述,大都是有利政權穩定和崇老的,反過來說,就是貶抑改革、貶抑追求改變和貶抑年輕人的。香港,曾經與台灣同被視為「中華文化倖存發展之地」,因...
View Article大學教授從學院轉戰社企助聾人
社聯轄下的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最近出版《社企指南2017》,截至2016年年底,全港有610間社會企業單位,比去年上升6.3%。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表示,社企數目持續增長,並循多元化發展。除了行業上的多元,亦有各類專業人士的加入,如建築師、醫生及學者等,將技術、科技或知識透過營運社會企業的模式轉移至公眾。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營運的社會企業「語橋社會資源有限公司」(語橋社資),...
View Article【歷史無限Loop】「金禧事件」40年之際,就爆發了一場「興德之亂」
屯門興德學校的校政風暴一發不可收拾,一眾「影子學生」背後的荒誕,看來只會越揭越黑。正所謂歷史無限loop,每個年代都會發生學校醜聞。相比40年削前的「金禧事件」,「興德之亂」只是小事一椿。1977年初,位於何文田的天主教寶血會金禧中學被師生揭發校方財政混亂,且涉嫌斂財和挪用公款,知情教師向廉政公署舉報,其後雖有新校長上任,但她被指故意針對舊師生,還著令四名學生停學,觸發師生家長於1978年5月到港督...
View Article【亞太民主教育年會2017反思之一】不囿於學科的教育工作者
我以為,「專科專教」已經是上一個十年的教育政策,後來發現提到中史科之時,還是有意見重提「專科專教」作為提高中史科教學水準的論點。「專科專教」的內涵就如字面所指,一個學科由專攻該科的老師任教,以增加該學科的學術含量。過去有人指出,「專科專教」有礙老師與同學建立親密關係,在小學時期應參考西方國家「一班一老師」的方向,以助同學多方面發展。但我更想集中以未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來討論「專科專教」的問題,更希望直...
View Article【大學宿舍裝CCTV】城大一宿舍樓層試行 學生轟無諮詢侵私隱
圖:城大宿舍業昕堂5樓交誼室安裝了CCTV。(獨媒特約報導)城市大學學生宿舍處於7月中向全校學生發放電郵,宣佈推出新保安政策。當中提到宿舍於5月發生盜竊案,其他院校宿舍早前也發生非禮案,因此校方欲在各層走廊及交誼室,安裝合共3部閉路電視(CCTV)。但其實校方在6月底已率先於第二座舍堂業昕堂5樓完成安裝CCTV,並未有知會宿生。學生代表事後在會議上質問,校方才交代安裝計劃。由於事件涉私隱問題,校方又...
View Article【大學宿舍裝CCTV】3院校於樓層安裝 「實質就係監視」
(獨媒特約報導)大學宿舍樓層內安裝CCTV並不普遍,現時八大院校及兩所自資院校(樹仁大學、恆生管理學院)的宿舍中,只有3間宿舍有在樓層安裝CCTV,分別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和樹仁大學。其中理大透過CCTV片段打擊違反宿規行為,經常遭學生詬病。去年,嶺大宿舍的CCTV片段截圖外流,亦引發侵犯宿生私隱的討論。科技大學曾在2013年底,提議在宿舍各樓層的走廊、防火門等位置加裝閉路電視,但學生擔心侵犯私隱,...
View Article珠海學院收足首期學費 同學無奈:3萬資助無了期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7月通過36億「教育新資源」,自資院校學士學生每年獲資助3萬元。各院校就新學期收取學費安排上出現混亂,部份院校安排退款,但珠海學院仍未公佈退款安排,續要求學生支付第一學期的全額學費,有學生認為安排不公。政府於8月4日公布15間自資院校有關免入息審查3萬元的資助安排,合資格學生只須支付扣除了資助金額的學費。不過自資院校的安排各有不同,有院校安排退款。以樹仁大學為例,已繳交全...
View ArticleAPSS課程關注組:致浸大社工學系及國際學院之公開信
在2016年底,有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應用社會服務科(下稱課程)的現屆學生意外發現課程簡介從學校網頁中無故消失,令應屆文憑試考生未能選讀本課程。其後現屆學生和舊生們因校方鬼祟停辦課程一事而組成「APSS課程關注組」(下稱關注組),並在3月於本校開設街站,公開告知同學們課程被消失的狀況和要求校方交代事情始末。及後,課程其中一個合辦部門—國際學院,才正式發出電郵通知學生停辦決定和舉辦公開論壇交代事情。推...
View Article港大管治檢討——院校自主的保衛戰場(一)
2016年4月26日, 香港大學校委會決定, 委任一個Review Panel, 檢討香港大學的管治架構。Review Panel由三人組成, 分別是主席Sir Malcolm Grant(約克大學校監)、Professor William Kirby(哈佛大學教授)和阮雲道先生(前高等法院法官)。三人在2016年的6月份, 舉行了33次會面, 與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其他持份者見面交流,...
View Article【文化論政】李宇軒:創意工業設計的種子與土壤
產品設計轉向用戶為本大家對香港的工業設計或産品設計有何想像?一般而言,工業設計指向工業用或大量生產的産品,産品設計泛指大部分的消費産品。産品設計種類繁多,就香港貿易發展局羅列於展覧名册,産品設計、生產及/或出囗的公司分類有三十種,單計一般較多人認識的行業,包括玩具、家品、燈具、家具、鐘錶、珠寳及電訊産品就超過三十三萬家公司或品牌(當中可能有貿易商、不活躍或同一廠商的不同分支等),牽涉設計的工種多且專...
View Article大學值得關心的事
中大的排名,逐漸為其他院校趕過,不少學生、教職員和校友都感到憂心。一方面是因為優越感受損,一方面是擔心母校威名減,影響自身就業前景。這些關乎持份者切身利益的問題,在過去和中大高層(以及一班評議會老seafood)交手的過程中,不時都會聽到。作為異議者,在批評校方奉行業績主義和把高等教育商品化時,比較少提及人們的現實考慮,不是出於理想主義的無知,而是因為它們太普遍,太多人講,無須異議者花唇舌去重申。異...
View Article教育局更新通識教材 節錄白皮書、引導身份認同 眾志促撤回
香港眾志成員黃莉莉(左)、常委鄭家朗(獨媒特約報導)教育局今年更新「通識科課程資源冊系列:今日香港」,香港眾志認為教材中含有「染紅」、偏頗的內容,要求教育局修改或撤回相關教材,並交予專業教師重新進行評估,加入其他事件如「六四」,以平衡內容。香港眾志亦呼籲學校盡量不要使用該份教材。香港眾志常委鄭家朗認為,通識科應該客觀、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議題,但新教材限制學生思考,單向引導學生建立「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View Article